4月10日,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(以下簡稱:冶金商會)2016年企業現場交流會在河北敬業集團召開。
據冶金商會常務副會長張偉祥介紹,2015年冶金商會統計的130家民營鋼鐵企業實現粗鋼產量45024.65萬噸,同比下降0.16%,占全國粗鋼產量的56%;實現銷售收入1.27萬億元,利稅120.21億元,實現利潤為虧損43億元,由盈轉虧。根據中鋼協統計,我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2015年實現利潤為虧損645.34億元;實現利潤前20名的企業共計實現利潤153.19億元,其中民營鋼鐵企業14家,實現利潤83.04億元。民營鋼鐵企業中盈利10億元以上的有兩家,分別是沙鋼集團(盈利18.97億元)和新武安集團(盈利16.36億元),行業排名分別為第二、第三(第一是中信泰富特鋼集團21.42億元);盈利5億元以上的企業有五家,分別是普陽9.23億元、縱橫8.39億元、建龍集團6.74億元、石橫6.01億元和永鋼5.56億元;盈利3億元以上的企業有五家,分別是敬業集團4.61億元、中天3.89億元、裕華3.75億元、方大特鋼集團3.3億元和新金3.25億元。
從虧損情況來看,2015年122家民營鋼企中有58家虧損,虧損面47%,虧損額159億元,較2014年增虧81億元,虧損額和虧損面大幅增加。從區域來看,河北地區民營鋼企生產粗鋼1.23億噸,實現利潤70億元,噸鋼利潤57.5元;江蘇地區民營鋼企生產粗鋼8133.3萬噸,實現利潤25.3億元,噸鋼利潤31元;陜西、河南地區民營鋼企利潤整體為虧損。
根據冶金商會的統計數據,近幾年民營鋼企噸鋼平均利潤分別是:2010年100元,2012年56元,2013年64元,2014年68元,2015年虧損20元。目前民營鋼鐵企業面臨形勢非常嚴峻,優勢企業盈利增長有限,弱勢企業虧損額不斷擴大,陷入生存困境。這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。
對于鋼材市場未來形勢,冶金商會會長沈文榮從國內市場的基本面、國際金融形勢、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等方面做了分析,認為后期鋼材市場形勢是比較樂觀的。對于目前鋼鐵行業去產能這一重要問題,沈文榮表示:“此次從國家到地方都體現出對去產能的決心,相信肯定能實現既定目標。但是去產能的過程并不那么簡單,會有反復,而且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,不要指望很快完成目標。”
對于民營鋼鐵企業如何貫徹執行國務院下發的《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:《意見》),冶金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提出以下建議。
第一,民營鋼鐵企業要高度重視《意見》,因為這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和今后發展。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,研究如何貫徹執行,做好預案,并做好與當地政府溝通對接的準備。
第二,民企去產能有兩大難題,即資產處置和職工下崗。要加強培訓,盡可能轉崗;資產處置方面,民企的銀行資產處置難度大,要關注出臺的配套政策。
第三,去產能不是最終目的。去產能的目的是減少惡性競爭,使鋼材價格有所回升,行業虧損得到緩解。這也是衡量產能是否得到化解的標準。政府在制訂去產能配套政策時,出發點和落腳點應是引導和鼓勵企業轉型升級,而不是為了去產能而去產能。民營鋼鐵企業還要將主要精力放在轉型升級上,要實現綠色發展,就要在轉型升級上下功夫。
第四,鋼鐵企業的區域布局會因去產能和兼并重組的推進而發生變化。受物流運輸半徑、進口礦與國產礦價差、區域市場鋼材消費強度不同等因素的影響,內陸地區鋼廠相比沿海、準沿海和沿江地區的鋼廠已沒有競爭優勢,尤其是那些向區外銷售普通品種的鋼廠,因此內陸鋼鐵企業今后發展定位主要應立足本區域需求。
第五,以去產能為契機,推進民營企業的兼并重組。為推進企業兼并重組,《意見》中明確了包括融資、稅收、土地、獎補等相關政策措施,而且與去產能相結合,相對以往有很大不同。建議有實力的民營鋼鐵企業認真研究如何運作。